hjc黄金城05级毕业生。曾任第一届hjc黄金城分团委学生会主席,05级大班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曾担任马达加斯加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随行志愿者。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取得北航硕士学位和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通用工程师学位。随后,继续赴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深造,于工业工程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他曾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大会,并在会上做了成果报告,曾撰写四篇均为第一作者的国际性学术期刊论文。2015年,取得巴黎中央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工作阶段,先后于BCG任技术助理,于FuturMaster任供应链顾问,现于IBM任高级顾问。王泰然同时也是北航法国校友会副秘书长之一。
1、“我们就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
在王泰然看来,他在中法期间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源于一种“惯性”。
大一到大二期间,担任05级的大班班长;大三时,学院第一届学生会开始组建,他担任第一届中法学生会主席;在法两年工程师项目结束,回到学院路后,继续担任大班班长......在中法求学期间,他一直以学生干部的角色参与组织着学院的活动。“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担任班长,可能这件事情也具有‘惯性’,进入大学之后做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件很自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同届的同学们都很出色,也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些工作,只是当时恰巧我争取和把握住了机会。”
但王泰然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也曾遇到过挑战。挑战之一,便是来自于那时刚刚成立的中法学生会。
那时的中法学生会,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组织学生会活动时,他们曾遇到过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是第一届,当时确实没有什么经验,更没有‘亲学长学姐’帮助我们,告诉我们该组织哪些活动、完成哪些工作。”王泰然坦言。但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他接着说:“但也好在我们是第一届,我们可以做很多有开拓性的活动。”如何才能把活动做出彩?如何才能展现中法这个学院的风采和特点?这些种种,都是当时王泰然所思考的问题。学院的国际范和培养模式的独特性明显区别于其它学院,在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们最终下定决心,决定办一场最为与众不同的、只属于中法人的狂欢盛宴。“别的学院院做活动做几天、做一周,那我们就做一个月!”于是,“中法文化月”——这场中法独有的文化盛会就这样应运而生。贴满一整个展板的活动海报、宿舍文化月、中法知识竞赛、中法品酒交流活动、法语歌剧Roméoet Juliette表演、法语电影展映、中法文化月晚会......他们创造了中法人自己的节日。时至今日,看到第一届“中法文化月”的纪念照片,依旧能够感受到当时浓厚的文化氛围,第一届学生会集体的工作能力与策划智慧也从中得以窥见。“我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都有很出色的能力,从协调到拉赞助再到组织活动,他们都做得很棒。”当得知中法文化月依然大部分得以保留后,王泰然不无欣慰地说道:“作为第一届,我们是很高兴看到这个活动被坚持了下来的。”
2、“我清楚我的未来”
“中法文化月”落幕,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来的模样,但还是有不同:经历过这么一场盛会,法国的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模糊,尽管它在地理上依然如此遥远。但很快,几个月之后,王泰然就站在了法国的土地上——成绩优异的他成功获得了进入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攻读工程师学位的机会,他在巴黎的科学求索之路也随之开启。
2012年2月,王泰然从中法毕业。与大多数毕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中法学子不同,王泰然选择继续前往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Centrale培养的是企业工程师,也就是有工业和数理知识背景的管理型人才,因此大部分的同学会选择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我可能是其中比较‘异类’的一个,选择在毕业之后读博;但更为‘异类’的是,在读博前,我就想清楚了我读完博士之后,还是要回到工业界做企业项目而非纯学术工作。”而做出这种规划的原因,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做科研:博士期间发表了四篇均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他的科研水平显然在平均水平之上。相反,他的规划源于对自己的清醒认知,清晰地知晓自己的兴趣与更强的优势所在。在王泰然的心里,他更喜欢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团队工作等与人交流的工作。“我觉得我有两面性,一面是我有技术背景,可以做技术、做研究;另一面则是我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与人交流、跟别人学习新的东西。”选择读博,更多的是王泰然对自己的高要求。“经历了中法这几年间的各种实习,我们都具备了解决一个短期项目的能力;但是,我们缺乏在较长时间内深刻钻研一个问题并把它解决的经历。但是作为企业工程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深入挖掘一个问题,并同时考虑资金等综合因素,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他发觉自己走的太快的身体已经把灵魂甩在了后面,于是,他做出了停下来去读博、安心去做一个长期项目的决定。他要证明,自己并不是不能做研究了。而另一个层面,则或许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我受爸爸妈妈的影响其实很深的,妈妈是医学类硕士,爸爸是医学类博士。小的时候,爸爸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当我要去睡觉时,他还在桌前写文案、做统计计算或者整理资料。既然博士是最高学历,自己又总觉得肯定是要读的,那就趁早。这也算是某种层面上的一种自我完善吧。”而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为了与他的职业发展规划相适应,他选择了一个应用面相对较宽的研究方向——风险评估与决策。此后,他进入了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的工业实验室,加入了系统科学与能源挑战课题组,于2011年参加了概率安全性分析与管理大会,并于2012年、2013年参加了欧洲安全与可靠性年会并于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成果展示。
王泰然对自我定位的清晰认知、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同样也体现在他的职场经历中。
博士毕业后,王泰然步入职场,最初是进入了FuturMaster工作。在FuturMaster工作期间,王泰然成为了一名供应链软件咨询师,随着工作内容的逐步深化,他渐渐地发现自己更喜欢去了解一个未接触过的行业的工作方法、内容和步骤,从而提出优化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反地,根据既定方案进行软件系统交付的工作则显得相对乏味和过度具有重复性。当时,新时代人工智能这个“新世纪的产物”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也有能力做一些与之相关的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工作。对于这种人们一知半解、有着神秘感与疏离感的东西,王泰然觉得,与其抱着这种看戏的态度去站在远处围观,或被其不自知地控制,更应该去站在第一线深入地了解它。最终,他决定离开FuturMaster而加入IBM公司工作。在今年4月,他成功转入IBM公司,担任高级咨询师。“你可以理解为:我是为了防止我们被这些所谓AI的天网笼罩和控制,才要去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王泰然开玩笑道。
3、“我喜欢交流、沟通,这些与人打交道的东西”
在法国求学期间,也许是受到了浪漫之都的艺术气息的感染,从小学习钢琴、喜爱唱歌的王泰然开始重拾他的音乐爱好。“读博之后,生活相对规律了,也有了一些空余时间,我就决定用这些时间来好好开发一些‘技能’。”他买了电钢琴和吉他,开始自弹自唱;精通法语的他,还将一些中文歌曲翻译成了法语版本,并录制了法语版本的歌曲发布在网络上。令人感到温暖的是,歌曲的翻译工作竟是始于一次对朋友的走心祝福。“当时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刚刚有了孩子,但很遗憾我无法赶过去庆祝,就把当时在国内很流行的《爸爸去哪儿》这首歌翻成了法语的版本,录制好以后发给了他。这就是我第一次尝试将歌曲翻译为法语的经历。”很快,不少人都听到了他演唱的《爸爸去哪儿》,并且鼓励他翻译、录制更多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爱音乐、爱法语的人。“我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中文歌的法语版歌词时发现,很多歌词都很难做到含义与韵律兼备,那我就自己来吧!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也能够帮助到其他的法语学习者。”《后会无期》、《告白气球》、《If You》……许许多多的流行歌曲在他的笔下翻译为了法语,一首首录制好的法语歌曲在网络上发布,来自东方的流行音乐就这样穿越了国度,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在塞纳河畔一一响起。
爱好音乐的王泰然在巴黎并不孤单,他的许多好朋友也同样对音乐抱有极高的热情,每到节假日,他们总会相约到其中一个人家里去,大家一起唱歌弹琴,好不快乐。音乐是他的爱好之一,也是他与好友不断保持联系的媒介之一;而语言,则是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的另一重要媒介。从小他就对语言学习富有极大热情,在精通了英法两门外语后,在法期间结识的热情的西班牙同学们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决心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西班牙语。“我特别喜欢与人交流,但我同时也更希望能够跟他们用他们的母语进行交流。”在硕士阶段的最后一年,他利用周末时间往返北京语言大学听西班牙语课,还在读博期间“蹭”了两年巴黎中央理工的西班牙语课程。“但这两年我西班牙语说的不是很多了,也忘了一些,但是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日常沟通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谈到未来,王泰然希望现在的自己能往更高的平台更进一步,最终回到祖国,在国内得到更好的发展。但他同时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找一份在中法两国之间担当桥梁的工作,这样能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和资源为两国做出更多更积极地贡献。“从心底我是非常爱祖国的,我也的确非常希望能够回到中国,做出贡献;但在法国这么多年,我有将近10年的时间是待在法国的,它已然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很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找到这样一份桥梁的工作,联结我的两个‘故乡’。”
一路走来,王泰然的坚定就像灯塔,驱散前路的迷雾;同时,一路上,这座灯塔也为身边的人照明走向自己的道路,所以他从不孤单。而优秀如他,并没有以一个成功者自居,相反,他的谦逊与坦诚、话语中的睿智,让每一个与他交谈的人都感觉如沐春风。与之相处,实乃“泰然”也!